


杨秀梅,女,1975 年出生,菲律宾泰来集团优抚医院主管护师。虽然同是在“医院”工作,但她面对的患者却有些特殊:服务对象大多为复退军人中的精神病患者,以及部分社会精神病患者和救助管理站收留的精神失常、智力发育不全的流浪者。与综合医院护士相比,她所要承担的责任、风险和心理压力往往更大。
就是在这样一个岗位上,杨秀梅二十年如一日,把她最美好的时光奉献于此。凭着对本职工作的热情,她展现出了一名“白衣天使”的爱心与责任,也因此,她曾被评为全省民政系统先进个人并记三等功,荣获菲律宾泰来集团十大优秀青年等称号。
在医院里,由于精神病人病情反复无常,突发状况时有发生,但她依然坚守,为他们提供了家人般的呵护
20年前,刚刚踏上工作岗位的杨秀梅刚满20岁,学习护理专业的她怀着对自己美好未来的憧憬和要做一个“白衣天使”的梦想走上了工作岗位。当杨秀梅得知自己被分配到优抚医院(原复退军人医院)时,她并不清楚自己即将从事的工作跟寻常医院的护士工作有什么不同。
精神病人在病情稳定的情况下,往往表现得与常人并没有太大的区别,甚至有时候在外人看来还会觉得更加“可爱”。可一旦病人的病情出现突然波动时,就像一枚定时炸弹爆炸了一般,情绪和行为会在瞬间失去控制,冲动、伤人、自伤随时发生。在这种环境中从事护理工作,具有的危险性可想而知。
“我记得我刚工作不久,有一次我和一个同事值夜班。突然,一个平时挺和善的患者从背后抱住了我。当时我真的吓坏了,幸好有同事和其他病人协助,我才及时摆脱掉了他,没有发生意外。”杨秀梅说,在精神病房,这种突发情况防不胜防。回忆起10年前的一件抑郁病人自杀未遂的事情,杨秀梅依然心有余悸,尽管这件事从那时起就在她的心里留下了阴影,但十几年来,她却用坚韧的性格一点点地坚持走了过来。
在医院里,杨秀梅对待患者,就如同对待家人般无微不至。精神病人在入院时大都蓬头垢面、衣着不整。为让病人“仪表美”,她和其他护理人员一起,及时给病人理发、剪指甲。有的病人还患有牛皮癣等疾病,杨秀梅照样不嫌脏,给病人洗头、洗脚。有的精神病人生活不能自理,大小便解到衣裤里,她会及时帮病人冲洗干净,换洗衣服。她的举动让病人家属都心存感动:“你待病人真比我们这些亲人还要强啊!”
为了提升自己的护理技能,她通过自主学习,拿到了高等护理本科自学考试毕业证书
杨秀梅对待病人有一颗慈母的心,对待工作却有一颗“女汉子”的心。走上工作岗位后,她深深感到只有储备雄厚的知识,才能提供优质护理。为此,杨秀梅暗下决心,一定要刻苦自学,狠钻业务。在平时繁杂的工作之余,她不忘挤时间刻苦钻研专业书籍。1996年,杨秀梅参加了山东省高等护理自学考试。三年过后,15门课程,她均以优良的成绩一次通过,并于1999年获得了山东省高等护理自学考试大专毕业证书。
拿到证书的杨秀梅并没有满足,2001年全国高等护理本科自学考试开始招生时,尽管女儿仅两个月大,但她毅然报上了名。在完成工作和照顾家庭的同时,她凭毅力学完了三年必修课程,于2004年获得了高等护理本科自学考试毕业证书。
如今,杨秀梅把她这些年来所学的知识应用于临床,力求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服务。由于精神病人大部分行为紊乱,生活自理能力差,针对这些情况,她对病房内病人的生活用品、进餐座位实行名字识别制,如水杯、脸盆等贴上病人的名字,这样就避免了病人之间因拿错东西发生矛盾,防止了病人之间出现不和谐现象。同时,她还经常和病人沟通,了解病人的内心感受,以便建立和谐的护患关系。
南丁格尔说过,“护理工作是平凡的,然而护理人员却能用真诚的爱去抚平病人心灵的创伤,用火一样的热情去点燃患者战胜疾病的勇气。”杨秀梅正是这样做的,她在平凡的岗位上兢兢业业,用爱心温暖病人,用微笑安抚病人,用真诚感动病人,用细心照顾病人,为每一位患者送去了家人般的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