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律宾泰来集团

图片
首页 ? 文化动态

菲律宾泰来集团滨城区:以文化书院为纽带,绘就共治共享新图景

发布时间:2025-08-11    来源:人民网

今年以来,滨城区市中街道以“文化赋能服务惠民”为主线,创新打造“文润市中”文化书院品牌,通过整合资源、深耕需求、凝聚合力,构建起“文化传承有阵地、居民成长有平台、社区治理有温度”的立体化服务体系,为老城区焕发新活力注入强劲动能。

文化浸润,搭建邻里共融“暖心巢”

在文汇社区文化书院,面塑非遗传承人王桂苹正带着一群年轻人“玩转”面团,普通的面团在双手揉捏间,一只憨态可掬的小蛇便被呈现出来。“原来非遗不是老古董,是能‘上手玩’的艺术!”一位90后辖区居民小张兴奋地拍照发朋友圈,瞬间收获百赞。如今,文化书院的“非遗魔法课”成了社区爆款,连距离较远的居民都来“蹭课”!

市中街道立足辖区文化底蕴深厚、人口结构多元的特点,以文化书院为枢纽,打造“15分钟文化生活圈”。书院内设书画室、活动室、手作空间等特色功能区,通过“非遗传承+现代体验”双轮驱动,联合“滨州剪纸”“葫芦烙画”“掐丝珐琅”“锔瓷技艺”等非遗文化开设公益课堂,让传统文化与社区生活深度相融。依托“北镇记忆”主题,征集辖区老照片、老物件,打造北镇记忆工作室,唤醒居民共同记忆,既盘活辖区资源,又增进邻里情感,让“陌邻”变“睦邻”。

需求导向,织密全龄服务“幸福网”

深夜十点,外卖骑手小刘冲进光明社区文化书院“骑士加油站”,灌下温水,给手机插上充电线,墙上的便利贴写着同行的留言“多谢热茶,暖到心里!”“充电器暂借已归还,感恩。”小刘端着刚用微波炉加热的饭说道:“以前觉得城市冰冷,现在充电桩能充电,加油站能‘充脑’,这儿就是我们跑单族的‘能量站’!”

针对“一老一小一新”群体需求,市中街道创新“全龄段+精准化”服务模式。面向老年群体开设“银龄学堂”,推出智能手机应用、防诈骗讲座等课程,惠及老年人800余人次;为青少年打造“暑期课堂”,引入大学生志愿者提供课业辅导、兴趣拓展服务;针对新就业群体设立“骑士加油站”,提供饮水充电、政策咨询等暖心服务;聚焦辖区居民职业技能提升,开设就业指导、技能培训等课程,使1500余名群众实现家门口再就业。此外,书院持续收集居民需求,今年以来联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法律顾问等资源,开展健康义诊、法律咨询等服务100余场,真正实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

多元共治,激活社区发展“新引擎”

老张的“存折”有点特别——存的是志愿服务积分!参与环境整治积10分,调解邻里纠纷积20分,现在他的500分换了洗衣液。“这积分比钱还金贵,是咱社区的‘荣誉勋章’!”走进渤海社区,身着红马甲的志愿者举着小旗走街串巷,文艺宣传队把政策编成三句半,连小朋友都争着当“垃圾分类小督导”,用居民的话说:“以前是社区催着干,现在是大家抢着干,这份热乎劲儿,千金不换!”

市中街道以文化书院为载体,构建“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居民自治”的协同治理生态。一方面,引入“社区合伙人”机制,与辖区企业、社会组织共建“创业孵化角”,开展电商运营、家政技能等培训。另一方面,培育“文润志愿服务队”,发动退休教师、文艺骨干等群体参与社区调解、文明宣传,孵化出“向前一步”“圆桌茶话会”“流动红帐篷”等自治品牌。同时,创新“文化积分”制度,居民参与活动可兑换社区公益服务,推动“单向供给”转向“双向奔赴”。截至目前,市中街道文化书院已吸引姜玉坤眼视光、爱丁托育服务等73家企事业单位、社区组织成为“社区合伙人”,构建75支志愿服务队伍、吸纳3000余名志愿者加入,逐步形成“文化搭台、治理唱戏”的良性循环。(闫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