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8-04 来源:大众网
夏天的洋湖乡,几百亩芍药花开成海,粉浪翻涌。花田深处,铿锵的鼓子秧歌震落露珠,与老年大学旗袍队优雅的步履相映成趣。这生动一幕,是洋湖乡文化书院将“课堂”搬到田间地头的缩影。这个扎根乡土的书院,正悄然重塑着乡村生活的肌理,让文明新风在泥土芬芳中生根发芽。
谁说知识只能在四面墙里学?洋湖乡文化书院打造的“农文旅教”特色文明实践展示中心,彻底推倒了课堂的围墙。春天,金黄的油菜花田成了最生动的自然教室。孩子们蹲在田埂边,小心翼翼地测量株高,记录生长周期,课本上的植物知识在眼前鲜活起来,“农耕+科学”的跨学科探索让求知的眼睛闪闪发亮。
到了夏天,绚烂的芍药花海则华丽变身为“天然剧场”和“艺术课堂”。鼓子秧歌的豪迈鼓点在这里回荡,老年大学学员们的旗袍秀在花丛间优雅绽放,乡土风情与艺术魅力交织,吸引着八方来客,更成为村民家门口的文化盛宴。泥土芬芳里,文明在拔节生长。
在书院精心守护的“秧歌人家”文化展厅里,时光仿佛凝固。清朝的鼓子秧歌文献泛着岁月的微光,老艺人手绘的阵法图线条依旧灵动,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温明英老师创作的秧歌面人雕塑栩栩如生。
走进书院的乡村振兴展厅,一幅生动的产业画卷徐徐展开。“佰菜翁”品牌的柳叶茶清香四溢,“百草园”的中药材陈列整齐,诉说着特色农业的生机。展厅中央,巨大的项目鸟瞰图与实时滚动的互联网直播带货画面交相辉映,让参观者能直观感受到“互联网+农业”带来的澎湃活力。
书院推动服务下沉,直抵民生需求的末梢。乡卫生院的“健康乡村行”把义诊台和中医课堂搬到村头树下,县中医院专家手把手传授推拿、艾灸,让“家门口的养生法”惠及九百余人次。还组建起一支由法律顾问、退休干部、人大代表和党员代表组成的156人调解队伍,216起纠纷在他们春风化雨般的调解下消弭无形,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的基层治理目标筑成了洋湖乡最坚实的风景线。
从提供“单向服务”的起点出发,以“阵地建设+宣传教育+文化服务+社会服务”为经纬,终以“多元赋能”的姿态,织就了一张覆盖思想引领、文化传承、产业激活与民生保障的活力之网。这所书院点燃的文明星火,正以燎原之势,温暖着乡土,滋养着人心。(记者 黄新宇 通讯员 周霄航 张莹莹 滨州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