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5-27 来源:人民网
夏日的无棣,古城书院内墨香四溢,社区活动室传出琅琅读书声,广场上太极爱好者与红歌队的身影交相辉映。在这幅“以文化人、以文润城”的生动画卷里,无棣县创新构建的“2+11+N”三级书院体系正如毛细血管般将文化养分输送到基层末梢,让“文化惠民”从抽象概念转化为群众触手可及的美好体验。
“要让文化服务像空气一样充盈每个角落。”无棣县新时代文明实践指导中心负责人在介绍文化社区建设经验时强调,通过打造县-镇-村三级书院矩阵,已建成吴式芬金石文化书院、棠棣文化书院2处县级特色书院,在11个镇街铺开乡村振兴文化书院,25处村居文化社区如同珍珠般镶嵌城乡。其中,连续举办两届的金石文化周活动吸引西泠印社等专业团体参展,累计接待文化爱好者超万人次,让沉睡的传统文化焕发新生机。
在馨国社区“七色彩虹手作工坊”,非遗传承人咸胜男正手把手教孩子们制作绒绣。“自从当上文化合伙人,我的工作室就成了社区共享课堂。”这位年纪不大的巧手艺人笑着说。通过“社区搭台、能人唱戏”模式,全县已涌现300余名像咸胜男这样的文化能人,他们带着非遗剪纸、绒绣、黄河泥陶等传统技艺走进社区,培育出“乐享非遗”等特色文化品牌。
夜幕降临,海丰街道青年夜校的灯光次第亮起。“没想到下班后还能跟音乐老师学架子鼓。”90后上班族张晓菲展示着刚学会的鼓点。这种“白天上班、晚上学艺”的新风尚,正是无棣县精准对接全龄需求的缩影。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开设的“滨滨学堂”“银龄课堂”等特色项目已服务群众超6000人次,其中“约惠邻里”公益市集单场最高吸引30余家商户参与,形成文化服务与社区治理的良性互动。
在棠棣书房,一场别开生面的“润心经典”读书会正在进行。“我们正探索‘文化网格+志愿服务’的新模式。”现场工作人员介绍,通过整合15个部门资源打造的12个文化项目包,已培育出“益起学”蒲公英课堂等特色活动品牌。更令人欣喜的是,原有设施经过改造,如今成了居民阅读交流的聚集地,一到周末几乎座无虚席。
“文化社区建设不是政府的独角戏,而是全民参与的交响乐。”无棣县委宣传部相关负责同志说。
下一步,无棣县将深化“文化合伙人”机制,推动书院体系与青年夜校、社区学堂深度联动,构建“专家导师+文化能人+群众学员”的传帮带体系,让文化惠民工程真正成为群众共建共享的幸福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