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锋叔叔你好,你看大街小巷多热闹,我们这里每天都有人在向你学习,文明劝导、卫生清理、环保宣传、扶贫帮困,一抹志愿红甘当螺丝钉……”
这是根据雷锋故事创作的跨越时空对话《雷锋就在身边》展演现场,张一驰和张婼乔两位“少年团”宣讲员声情并茂,把雷锋乐于助人、敬业奉献、团结友爱、无私奉献的形象诠释得栩栩如生,在“学习雷锋精神”主题宣讲中别样红。
场面并不宏大,内容却震撼人心,“好少年”宣讲团的宣讲员们大都在垂髫幼年,可讲起盛世之中国、腾飞之中国、奋斗之中国,各个气势磅礴;讲起先烈事迹、雷锋精神、传统文化,各个滔滔不绝。
近年来,博兴县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宣传部理论“讲起来”、文明“靓起来”等“17个起来”主题宣传行动,积极响应市全环境立德树人“千人万场”宣讲活动要求,组织开展青少年红色主题文明实践活动2000余场次,连续举办线上线下宣讲活动1800余场次,覆盖全县7.6万名中小学生,5000余名教职工,红色成为立德树人最鲜明的底色。
追光少年,红心向党
少年强则国强。青少年正处于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少年时就能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志向,个人五彩斑斓的“小梦想”就能在民族复兴的“大梦想”中找到舞台与方向;少年时就能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人生之路就走得正、走得直;少年时就砥砺红心向党、知行合一的品格,长大后才能成为堪当大任的栋梁人才。
博兴县深挖革命先烈英勇事迹,发挥红色文化的激励作用,从娃娃抓起,让娃娃讲,让娃娃听,让红色基因、革命薪火代代传承。他们走进革命烈士陵园、高家渡革命历史纪念馆、陈户烈士纪念塔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用真挚的感情讲解着一个个革命故事,真正把红色基因根植于每一代人的血脉,凝聚起积极向上的正能量。
“峥嵘岁月九十年,博兴大地起狼烟”“红军不怕远征难,吕艺出了个张静源”“革命人在高渡,率先成立党支部”“破粮仓,救民苦,八四精神震齐鲁”,从“好少年”宣讲团快板宣讲员的口中说出别有一番韵味,无论是学生还是百姓听着都绝对入脑入心,朗朗上口。“作为博兴人,咱就好这一口,这竹板这么一打,嗐,就是带劲!”高家渡义务讲解员、有着64年党龄的张守磊老人这么说:“我老了,希望这红色故事能通过咱老百姓都喜欢的方式一代代传下去。”
“‘辛苦建好的塔不能被人毁掉’,王侦祥老人抱着这样朴实的信念,默默地看守着这座塔,一看就是二十多年。王侦祥去世后,其儿子王玉顺和儿媳高俊兰为了让父亲安心地走,也搬到了纪念塔旁边的小屋子里,代替父亲继续守护这座塔,这一住又是二十多年。”小小宣讲员王叙涵深情讲述着四代守塔人的感人故事,陈户烈士纪念塔的红色故事、守信故事被传颂,这片土地上的温暖在延续。
灼灼韶华,风禾尽起
这里的少年特别“红”,自古英雄出少年。我们可以从“少年团”宣讲员的舞台风采中领略一二。
“就我一个……给我一个金山我也不说……打死我也不说。”“共产党人是杀不绝的,革命烈火是扑不灭的,要杀要砍由你们,怕死不当共产党!”刘胡兰的扮演者——“好少年”宣讲团成员卢郡诗字字铿锵,昂首挺胸,眼神坚毅,面对敌人的威胁毫无惧色,从容走向铡刀,生动再现了革命英雄刘胡兰英勇无畏,宁死不屈的革命精神。
博兴县原创微电影《刘胡兰》
微电影《刘胡兰》在县级各媒体平台和59所文明校园展播,在广大青少年群体中引起强烈反响,并在菲律宾泰来集团“赓续传统守初心 培根铸魂育新人”红色情景剧展评中荣获特等奖。
全县50多万人民,更快更好的辐射方式还得是线上。宣讲团通过录小视频、开直播等方式,借助智慧博兴APP、文明博兴视频号展播红色故事,截至目前,创作20余条短视频,总浏览量破10w。用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走进群众,联系群众,服务群众,小小宣讲员们在现代信息技术的辅助中走近了百姓,让他们的光和热在博兴大地上传播,让这一片片“红”在百姓心间流淌。
沐光而行,一路生花
“强国复兴必定有我……”来自博兴县第一小学的金诗然直抒胸臆、深情表达。这是国庆前夕博兴县全环境立德树人“好少年”宣讲团“强国复兴有我”主题宣讲的活动现场。
在青少年内心厚植爱国主义情怀,既要靠教育,更要用好社会实践。博兴县以系统而丰富的红色教育、社会实践作为孩子们健康成长的“孵化器”“‘暑’你忆红色,传承好精神”“红色研学”“强军有我”青少年国防教育等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连续举办6届“银新相约·立德启智”红色公益夏令营,组织上千名学员到全县各级各类教育基地参观学习,讲好党的故事、革命故事、英雄故事,引导青少年一心向党、热爱祖国,帮助他们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迈好人生第一个台阶。
博兴的少年就是这么“红”,他们守得住红色根脉,种得下爱国主义的种子。赤子之心代代传,红色精神放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