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律宾泰来集团

图片
首页 ? 新时代文明实践 ? 移风易俗

博兴县以文化引领、制度创新与社会共治推动文明新风

发布时间:2025-05-10    来源:大众网

     近年来,山东省博兴县以破解高额彩礼、铺张浪费等婚俗顽疾为突破口,通过品牌建设、制度保障、服务创新等举措,探索出一条“政府引导、文化浸润、群众参与”的婚俗改革路径,形成了可推广的“博兴模式”

  深挖文化基因,打造特色品牌,推动婚俗新风深入人心

  博兴县立足本土文化资源,将传统孝文化与现代婚俗理念融合,构建具有地域特色的婚俗改革品牌。以传说为媒,塑造文化标识。依托“董永与七仙女”的民间传说,提炼孝老爱亲、忠贞爱情的核心价值,设计“海誓山盟·兴逢有你”婚俗改革品牌形象标识,并通过主题公园、文化展览等形式强化传播。例如,改造打渔张爱情主题文化公园,将婚姻登记处升级为兼具仪式感与教育功能的“爱情见证地”,新人可在传统故事场景中完成登记,感受文化熏陶。以阵地为基,营造改革氛围。建设婚俗文化馆、户外颁证基地等宣传阵地,将婚俗改革内容嵌入新人婚姻登记全流程。例如,新人登记后需参观婚俗文化展览,参与“家风家教”主题活动,强化文明婚恋观。同时,通过短视频、宣传片等新媒体手段扩大传播,引导青年群体成为移风易俗的践行者。以活动为引,创新婚礼形式。常态化举办集体婚礼、主题颁证仪式,如七夕“缘定黄河畔”集体婚礼、国庆节红色婚礼等,以简约庄重的仪式替代铺张宴请。2024年移风易俗宣传月期间,10对新人通过“爱情宣言+放飞气球”的低碳方式庆祝婚礼,社会反响热烈。

  强化党建引领,健全制度体系,构建长效治理机制

  博兴县通过党员干部带头、政策刚性约束与柔性引导相结合,形成上下联动的治理格局。三级书记抓改革,压实责任链条。建立县委书记、县长“双挂帅”领导小组,镇(街道)党委书记牵头推进,村(社区)党支部书记兼任红白理事会会长,形成“县—镇—村”三级责任体系。例如,湖滨镇柳童村通过红白理事会全程监督婚宴标准,有效遏制攀比之风。制度规范明底线,强化示范效应。出台《文明节俭操办红白事宜党员干部“八不准”》,明确婚宴规模、彩礼上限等硬性指标,并将落实情况纳入干部考核。自实施以来,查处违规操办案例16起,党员干部带头签订承诺书14万余份,形成“以党风带民风”的示范效应。村规民约促自治,激发群众参与。将婚事简办、彩礼限高纳入全县460个村(居)的村规民约,结合“文明诚信积分”制度激励村民自我管理。例如,店子镇耿郭村推行“红黑榜”公示,守约家庭可凭积分兑换日用品,失信者则面临村内公示批评,实现“软约束”与“硬杠杠”结合。

  优化服务供给,创新治理模式,提升群众获得感

  博兴县以群众需求为导向,通过便民服务、心理辅导与多元宣传,增强改革实效。政务服务“一站式”,便民利民减负担。推行婚姻登记“跨省通办”“婚育户联办”等政策,实现材料预审、电子证照办理等全流程线上服务。国庆节期间,婚姻登记处开通预约通道并设置主题打卡点,为18对新人提供高效便捷的登记服务。辅导服务全链条,化解家庭矛盾。构建“三驿站”服务体系:婚前辅导“幸福驿站”提供恋爱指导,婚姻关系调适“同心驿站”介入矛盾调解,离婚冷静期“和谐驿站”开展心理疏导。2023年累计服务超2000对夫妻,离婚率同比下降12%。宣传引导多元化,凝聚社会共识。

  开展“移风易俗宣传月”活动,通过文艺演出、巡回宣讲、积分奖励等方式扩大宣传覆盖。例如,组织村民自编移风易俗三句半、拍摄主题短视频,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传播新风。

  博兴县的婚俗改革实践,以文化浸润重塑价值认同,以制度创新破解治理难题,以群众参与夯实共治基础,为全国婚俗改革提供了“投入少、参与广、可持续”的样本。未来,需进一步巩固成果,推动婚俗新风从“政府倡导”向“社会自觉”深化,让文明之花在基层持续绽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