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3-27 来源:
在探索社区文化和践行全龄服务的浪潮中,滨城区市东街道翰林社区始终锚定前行方向:以多元共治之钥,打开社区治理的创新之门;以书香文化之笔,勾勒居民精神的富美新篇;以贴心服务之弦,奏响社区发展的和谐乐章。翰林社区文化书院,作为承载这一美好愿景的重要平台,在“聚翰林 HUI空间”党建品牌的引领下,以“丰富居民精神文化,提升社区治理效能”为宗旨,孕育出丰硕的创新实践成果,引领社区发展驶向新的航程。
空间创新:打造多元功能文化空间
翰林社区文化书院打破传统书院的单一模式,精心规划多个特色功能区域,全方位满足全龄段居民需求。“慧读书”图书吧拥有丰富的藏书,涵盖文学、科普、历史、艺术等多个领域,为居民提供了一个宁静的阅读空间,成为知识的海洋。专门设置亲子阅读区,色彩温馨、绘本丰富,方便家长和孩子共度温馨的阅读时光。“绘梦想”创作室放置非遗文化制作成果,在这里居民与非遗传承者一起学艺、传艺、守艺。“文化活动室”配备专业的绘画工具,吸引了众多绘画爱好者在此挥毫泼墨,激发创作灵感,一幅幅精美的画作在这里诞生。考虑到老年群体对书法艺术的热爱,创作室还增设书法专区,提供各类书法用具,定期举办书法交流活动。“荟议事”青年会客厅则为青年人才提供了交流思想、分享经验、探讨发展的平台,定期举办的人才交流会、项目洽谈会等活动,让青年们在这里碰撞出智慧的火花,促成了多个合作项目的落地。
活动创新:开展特色文化活动
书院以文化为核心,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特色活动,吸引不同年龄段的居民积极参与。在传统节日期间,举办“我们的节日”系列活动,如春节的写春联、送福字,端午节的包粽子、做香囊,中秋节的制作月饼等,让居民在欢乐的氛围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针对未成年人群体,开展“智慧父母课堂”5期和“翰林小天使”早教课堂7期,增进亲子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同时,每月第三周周五组织亲子观影、每周五周六晚上举办“翰林书苑”读书会,帮助青少年提升文化素养,培育良好家教家风。对于中老年居民,书院推出养生健康讲座,邀请专家分享饮食、运动、心理等方面的养生知识;成立“翰邻壹家”吕剧票社,举办戏曲欣赏活动,丰富他们的精神文化生活。针对青年人才,依托“青年夜校”开展各类培训课程和特色活动,如思维拓展课程、AI赋能办公、瑜伽、狼人杀、羽毛球比赛等,惠及青年人才100余人次。
服务创新:构建全链条服务网络
为满足居民的多元化需求,书院创新推出“一站式+定制化”服务模式。设立“优徕帮办代办窗口”,整合社保、创业指导、就业服务等10余项高频业务,为入住人才公寓的青年人才提供便捷高效的服务,累计为青年提供创业指导、政策咨询等服务150余次。打造健身活动室、心理咨询室、“慧心站”等设施,关注居民的身心健康,引入第三方专业团队,如云空间健身教练、爱自然生命力体系导师,为居民提供科学化、专业化的服务支持,形成“政府搭台、社会助力、居民受益”的良好服务生态。针对儿童群体,“未成年人活动中心”配备安全、趣味的游乐设施和玩具,寒暑假联合专业育儿老师和大学生志愿者提供临时托管服务。创新设立“翰邻壹家·流动小红桌”,推行“1+1+1+N”服务模式,在7个小区实现流动覆盖,累计服务居民1200余人次。
成立文明实践活动联盟,包括五支文明实践活动队,共230余人,定于每月15日举办“欢聚益堂 乐伍共享”公益市集,满足居民多元化需求。
人才培育创新:搭建人才成长平台
书院积极整合政府、企业、社会组织等多方资源,构建协同发力的人才培育体系。联合区直部门建立“人才需求响应机制”,通过“微心愿”收集箱、问卷调查等渠道,精准对接人才诉求,解决人才住房补贴、创业扶持等实际问题。引入辖区企业、高校资源,共建“灯塔书屋”“拾光共享自习室”,打造开放式学习空间,为人才提供学习和成长的平台。文明实践联盟成立“青年壹家”青年文明实践队,社区成立“候鸟”大学生文明实践队,参与社区治理,推动人才从“服务对象”转变为“治理主体”,实现自我价值的同时,为社区发展贡献力量。同时,关注老年群体的价值发挥,邀请有专业技能和丰富经验的退休人员担任社区文化顾问、青少年课外辅导员,将他们的知识和经验传承下去,进一步助力社区构建“人才成长有支撑、社区发展有活力”的共赢格局。
翰林社区文化书院的创新实践,不仅丰富了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提升了社区的文化品位,还为社区治理和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未来,书院将继续深化创新,不断探索文化惠民新路径,为居民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文化服务,为社区的可持续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