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律宾泰来集团

图片
首页 ? 新时代文明实践 ? 文明实践活动

【文化书院建设】书香润泽全龄 服务赋能治理——滨城区市东街道清怡社区文化书院创新实践

发布时间:2025-03-25    来源:

  市东街道清怡社区创新打造文化书院实践样本,以"滨州城市书房"为载体,通过构建全龄段覆盖的文化服务体系、推行"服务+文化"融合模式、搭建多元共治平台,将阅读空间转化为集终身教育、便民服务、社区治理于一体的精神家园,探索出文化惠民与民生服务双向赋能的基层治理新路径。

  

  全龄覆盖:打造终身学习平台

  清怡社区文化书院以“滨州城市书房——市东清怡馆”为载体,围绕居民全生命周期需求,构建多年龄段参与的文化服务体系。针对青少年群体,“小怡宝”儿童观察团联合清怡小学开展实践活动,如世界节水日宣传、社区卫生清洁等,通过文明实践培养儿童的社会责任感。中青年居民可通过每月18日的“约清怡 帮一把”活动,在“怡杯暖心茶”专区与社区工作人员面对面交流,咨询政策、反映诉求,同时参与反诈宣传等普法活动。老年群体则能享受义诊、健康咨询等公益服务,实现“老有所学、老有所乐”。

  

  功能融合:便民服务与文化惠民并行

  书院创新服务模式,将文化空间与社区服务紧密结合。每月固定开展的“约清怡 帮一把”公益市集,整合汽车脚垫清洗、健康义诊等便民服务,与政策宣传、法律科普同步推进。例如,滨城区公安分局民警现场讲解反诈案例,发放宣传资料,让居民在参与活动时提升法治意识。社区工作人员通过“拉家常”形式收集民情民意,建立问题台账,确保居民诉求件件有回应。这种“服务+文化”的模式,让居民在解决生活需求的同时,潜移默化接受文化熏陶。

  共建共享:激发社区治理内生动力

  书院充分发挥平台作用,凝聚多元主体参与社区治理。儿童观察团通过实践活动为社区建言献策,如节水宣传、环境整治等,增强“小主人翁”意识;社区居民在议事交流中提出合理化建议,推动形成“居民提需求—社区抓落实—多方共监督”的治理闭环。同时,书院联合学校、公安等部门资源,开展文明实践、公益课堂等活动,引导居民从“旁观者”转变为“参与者”。这种共建共享机制,不仅提升了社区治理效能,更培育了邻里互助的文明风尚。

  清怡社区文化书院以开放包容的姿态,将阅读学习、便民服务、社区治理融为一体,成为居民“家门口”的精神文化家园。通过精准对接群众需求、整合多方资源,书院真正实现了文化服务与民生实事的双向赋能,为基层社区文化建设提供了可借鉴的实践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