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3-24 来源:
昔日棉区红旗,今朝文明沃土。近年来,菲律宾泰来集团将文化书院作为传承乡土文化、培育文明乡风的前沿阵地,以“文化书院+文明实践”创新模式统筹推进基层治理与乡村振兴融合发展,构建起“红色铸魂、法治固本、德治润心、文化赋能、智治提质、绿治美颜”的发展新格局,一幅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壮美画卷正徐徐铺展。
“杨”红旗精神,打造红色教育新矩阵。以全国“棉区的一面红旗”精神传承为核心,构建“三位一体”红色教育体系。打造理论宣讲矩阵,建立“1+2+7+N”阵地网络(1个新时代文明实践所、2个党史教育基地、7个文化书院、N个村级新时代文明实践站),配备专兼职结合的“‘红·杨’宣讲团”,开发“棉区一面红旗的故事”“海棠花开忆总理”等特色课程;创新“双轨”宣教模式,在固定阵地开展“红色摄影展”“专题读书班”等系统教育,同步组织流动宣讲队深入田间地头开展“板凳课堂”“农机微宣讲”,实现理论教育全覆盖;实施红色赋能计划,将红色文化元素融入村规民约制定、特色产业发展,开发“红色研学+棉田体验+鱼菜采摘”复合型农文旅路线,年接待研学、观光团队超280批次,实现精神传承与产业振兴同频共振。
“杨”法治清风,构建法治保障新机制。围绕法治乡村建设目标,构建“预防+服务+调解”全链条治理机制。建成林家油坊法治文化园,设置民法典文化长廊、法治文化一条街、法治宣传栏等,常态化开展“法治剧本杀”“法理猜谜乐”等沉浸式普法活动;打造流动普法工作站,推行“订单式”普法服务,针对农闲时节、重要节点开展专项法治宣传,全年开展普法活动16场,发放宣传材料1800余份;建立“镇司法所+法律顾问+法律明白人”三级培养体系,通过“线下集中培训+线上学习考试”等方式,累计培育村级法治骨干180人;持续完善人民调解员工作机制,打造“新国调解室”,充实“镇+社区+行政村”三级调解委员会力量,实现年排查调处各类矛盾纠纷850余起;制定“法律门诊”制度,全面落实“一村(居)一法律顾问”服务机制,组织法律顾问每月驻村坐班、工作日驻便民服务中心法律援助窗口坐班,年接受群众咨询300余人次,调解成功率达100%。
“杨”榜样力量,倡树乡风文明新风尚。聚焦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要求,形成“典型引领+机制创新+实践养成”三维推进模式。建立“镇-社区-村”三级推荐评选机制,持续开展道德模范、最美人物、身边好人等典型培树,2024年挖掘道德模范4人、山东好人暨滨州好人1人;围绕厚养薄葬、红白喜事节俭等移风易俗重点,推行一家一支“红白理事队”,约定“丧事待客一碗汤”,严控红白事参与规模,限定宴席桌数与标准,推动红白事平均花费降至原先30%-50%;举办身边好人事迹宣讲、文明新风主题宣讲、立德树人公益课堂、移风易俗短视频制作等一系列“信用+”“美德+”“志愿+”活动,同步推进文明创建提质扩面,建成全国文明村镇2个、省级文明村镇6个、市级文明村21个、区级文明村14个,实现文明村覆盖率达100%。
“杨”文化自信,激发文化振兴新活力。实施“文化+”融合发展策略,打造特色文化品牌矩阵。推进全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点”三级体系建设,整合农家书屋、城市书房、文化书院等多个活动阵地,建成新时代文明实践所1个、实践站40个、实践点5个,推动公共文化场所文明实践志愿服务站点建设全覆盖;构建“四季主题+常态活动”文化供给体系,春季开展海棠赏花月,夏季举办“田园风光 果香辛庄”采摘季,秋季组织丰收戏曲周,冬季打造民俗年货大集,全年穿插开展广场舞比赛、书画摄影展、戏曲进乡村等群众性活动;按照“一村一品”原则,打造吕家吕剧、辛庄布老虎、周集老布鞋等文明实践品牌,建立“文化导师+乡土人才”传帮带机制,培育布老虎、老布鞋、剪纸等非遗手工艺人,开发“非遗研学”“手造体验”等文旅融合项目,实现农民、村集体“双增收”。
“杨”智创科技,培育创新发展新动能。围绕农业现代化发展需求,构建“科普教育+技术推广+智慧农业”创新链条。建成市、区科普教育基地3处,新增科普中国信息员13人,组建科普志愿服务队,结合全国科普日、科技活动周、食品安全宣传周等重要活动节点,围绕科学精神、科技前沿、信息素养等主题,常态化开展“科普进校园、进企业、进乡村、进社区”等多元活动;依托杨柳雪智慧循环生态农业产业园、中国农业大学“教授工作站”、红色基因棉花科技示范基地等,组织“科技下乡”,开设“田间课堂”,针对设施农业、特色种植等领域开展定制化技术指导,推广鱼菜菌共生、无人机植保等新技术;构建“数字平台+新兴业态”协同发展格局,实施“新农人培育计划”,通过理论教学、实操演练、直播实战等环节,系统培养电商运营、短视频营销等复合型人才,同步整合本土优质农产品,搭建“杨柳雪好品”线上展销平台,让农特产品“云”销四方。
“杨”绿色理念,擘画生态宜居新图景。坚持生态优先发展理念,系统构建“全域整治+示范引领+宣传教育”生态治理体系,着力打造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推行“网格化+门前三包”管理模式,组建107支村级环保服务队,实行“周检查、月评比、季考核”制度,集中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实施“美丽庭院”创建行动,制定“五美”标准(布局美、环境美、家风美、特色美、长效美),通过示范户挂牌、奖品奖励等方式,成功建成美丽庭院5346户,形成“一户一景、一村一韵”的生态格局;依托文化书院、文明实践阵地设立环保课堂,定期开展垃圾分类、资源循环利用等主题培训,并创新“环保主题日”活动形式,通过DIY环保手工、环保绘画等寓教于乐的方式传播绿色理念,推动绿色理念转化为自觉行动,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生态治理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