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高新街道紧扣“凝聚群众、服务群众、以文化人、成风化俗”目标定位,通过强化阵地联通、深耕项目孵育、力促移风易俗,不断书写着从“文明实践”到“实践文明”的崭新篇章。
阵地联通,开拓文明实践新领域
置身高新街道西神坛村新时代文明实践广场,别开生面的扭秧歌活动正在激情上演。表演者们踏着铿锵的锣鼓节拍,迈着矫健的步伐,挥舞着手中的彩绸,尽情演绎着乡村生活的美好与欢乐。
“阵地在哪里,文明实践就延伸到哪里。”近年来,高新街道紧紧围绕“六有”标杆,高标准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和新时代文明实践广场,整合各类资源,打造“一站式”便民服务矩阵。理论宣讲、文化活动、科学普及、教育服务、体育健身等功能室一应俱全,部分实践站设立棋牌室、心理咨询室等共享空间,农家书屋也升级为传播科学理论、文化知识的新阵地。当下,11家孝善助老食堂相继落成,热气腾腾的饭菜香和贴心公共文化服务相得益彰,“食堂+”服务逐步落实,高新街道正以全方位、多层次的布局,让文明实践不断融入群众生活的方方面面。
项目孵育,激燃文明实践新动能
“我愿变成小草,亲吻清澈的甘露;我愿变成小草,迎接灿烂的朝霞……”走进高新街道君悦社区“薪苗计划”公益课堂,孩子们正在志愿者老师的引导下,进行“零秒创作写诗”活动。
君悦社区“薪苗计划”公益课堂是“悦礼·向阳花”文明实践项目的精彩一隅。近年来,高新街道坚持品牌引领、深挖项目潜能,下设有“悦礼·向阳花”公益课堂、“悦礼·向阳花”青英计划、“悦礼·向阳花”合唱团、“悦礼·向阳花”帮帮团、“悦礼·向阳花”宣讲团、“悦礼·向阳花”“种子计划”等6个子项目,为文明实践注入澎湃内生动力。同时,“悦礼·向阳花”公益课堂“乐龄学堂”分支的延伸,真正实现“少有所教”“老有所学”“老少同乐”,全方位、多层次地促进文明实践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移风易俗,弘扬文明实践新风尚
“以前村里办红白喜事,那场面铺得可大了,大家总是互相攀比……2017年的时候,我们几个理事会成员就商议,筹资置办了马扎、桌子、锅碗瓢盆、彩虹门、帐篷、音响喇叭、灶台、烧水壶等所需用品,供群众免费使用,再加上时不时地进行移风易俗宣讲,村民们的思想转变很快,压力都小多了。”高新街道司家村红白理事会成员高会玲说道。
在高新街道,类似的移风易俗事例并不鲜见。东崔村“大锅汤”为红白喜事“松绑”,徐毛村“集体餐”让文明乡风吹进千家万户,山旺埠村孝善助老食堂成为白事节俭新场地……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成为一项惠村惠民的铸魂工程。
“移风易俗贵在久久为功。下一步,高新街道将坚持疏堵结合、标本兼治,持续创新移风易俗抓手载体,切实打通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高新街道党工委宣传委员、统战委员袁群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