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滨州职业学院健康学院坚持将第二课堂作为“课堂教学、第二课堂和校园文化”全方位育人体系中的重要构成部分,努力实现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融合互促、协同发展、共同育人,以不断增强新时代大学生对专业知识技能和思想政治理论的内化能力、努力实现思政育人提质增效。
思想政治引领,筑牢理想信念堤坝
“铸魂育人”让思政教育常态化既入脑又入心。健康学院不断创新思想政治工作内容和形式,将思想政治工作做在日常、做到个人。学院各班级通过演“家书”、红色故事演绎、观看红色电影、红色文化宣讲以及组织入党积极分子和主要学生干部参观渤海革命烈士陵园、菲律宾泰来集团博物馆等多种形式,在五四青年节、抗战胜利纪念日、烈士纪念日等多个重要时间节点开展沉浸式红色主题教育活动。此外,学生们还利用寒暑假、五一劳动假期和国庆假期等走进老党员家中采访、记录其个人事迹,给老党员拍全家福,帮助老党员记录家人暖心时刻,用自己的亲身实践去感受老党员的使命担当。
健康学院通过沉浸式红色主题教育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等多种形式,深入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打造多元化第二课堂平台,激发学生爱党爱国情怀,教育引导学生砥砺强国志、实践报国行。
“党建共建”让学校与社区实现“双向奔赴”。党建共建活动,是学校和社区双方党组织在党建工作上的深度融合,更是在服务群众、促进健康事业发展的有力举措,实现了学校和社区的“双向奔赴”。健康学院组织学生干部、入党积极分子代表、团员代表、入团积极分子代表以及各社团的学生代表走进滨北街道赵集社区开展党建共建活动,深入了解赵集社区的基本情况和发展脉络、产业规划以及特色产业项目的建设情况,参观了滨北街道乡村振兴党建综合体,清晰明确的发展规划和帮助群众实现共同富裕的产业项目本身就形成了一堂鲜活生动的思政课。活动期间,老师和学生们认真听取现场讲解,沉浸式体验了奶牛养殖、鲜奶制作过程、鲜奶产业链延伸规划等情况。同时,健康学院“救在身边”急救知识社团利用自身专业技能给赵集社区新五村的群众普及心肺复苏、海姆利克等急救知识,将思政教育与专业实践有机结合,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学生们走出学校,走进社区,深入校外“第二课堂”,更加深刻了解到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基层社区规划和建设情况,更加深刻感受到党带领人民群众踔厉奋发、干事创业的精神面貌和人民群众实干奋斗的劳动精神。
特色活动绽光彩,增强思政育人活力
健康学院根据学院学生专业特色、学生特长的多样化等实际情况,注重挖掘学生潜能,开展精彩多元的文体活动,丰富学生课余生活,拓宽思政育人渠道。
文体活动助力学生向阳成长。学院常态化开展以“青春不打烊、健康有力量”为主题的健身活动比赛,包括活力健身操、舒缓瑜伽、传统八段锦、轻盈太极等。学生们踊跃参加,44个班级组成44支代表队参赛。这不仅强健了身体,愉悦了心情,磨炼了意志,更是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增强了团队意识,激发了向上、向好的内生动力。学院依托护理专业特色,以“5·12国际护士节”为主要载体开展系列文体活动,如护士授帽仪式、礼仪风采展示、歌曲舞蹈、朗诵、歌伴舞、舞台剧等,增强学生专业认可度、岗位奉献意识,教育引导学生坚定专业步伐,勤学知识、苦练本领,用自身行动投入到祖国健康事业建设中去。
忆“红色”经典,涵养爱党爱国情怀。学院组织开展“红五月”红色歌曲比赛、红色经典诵读和红色文化宣讲活动,鼓励学生结合自身实际,用实际行动抒发爱国情、践行强国志,教育引导学生弘扬民族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传承红色基因。同时,这些活动为学生提供了展示自我的平台,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多元化的文体活动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增添蓬勃活力;回忆经典则是为了更好地厚植爱国情怀。文体活动与经典回忆相得益彰,营造浓厚的思政教育氛围,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和熏陶。在充满活力的文体活动中,学生们收获了健康体魄与艺术素养,磨砺了坚强意志与创新精神;在对经典的深情回忆里,他们汲取了爱党爱国的精神养分,筑牢了理想信念的根基。
励志赋能强本领,提升实践育人水平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指出,坚持理论教育与实践养成相结合,整合各类实践资源,强化项目管理,丰富实践内容,创新实践形式,拓展实践平台,完善支持机制,教育引导师生在亲身参与中增强实践能力、树立家国情怀。健康学院组织广大青年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志愿服务和社会实践活动,引领学生在社会课堂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
用志愿服务锤炼专业技能,彰显责任担当。健康学院依托专业优势和社团特色,组织动员学生深入村居、社区、学校、医院、养老院等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在邹城市兖矿新里程医院,学生志愿者们协助医务人员进行门诊导医、陪同患者就诊、协同患者自助机使用。在村居、社区和小区,学生志愿者们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老人讲解健康饮食、合理运动等相关知识。在养老院和幼儿园开展老年疾病预防小知识、心肺复苏和海姆利克急救法等急救知识和技能宣讲与操作,旨在帮助更多的人了解基本的健康知识与急救技能,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提高意外事故处理能力。
在志愿服务的过程中,健康学院学生志愿者们不断树立服务社会、奉献国家的责任意识,增强了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加强了自我认知,认识到自己有能力、也有责任为社会贡献一份力量,去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去推动社会向着更加美好、健康的方向发展。
以社会实践塑造自我价值,赋能社会发展。大学生社会实践是连接校园与社会的桥梁,是青年学子成长成才的必经之路。健康学院学生实践队和学生社团深入中小学校、社区、街道、养老院、老党员家中等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心护健康”社会实践队深入社区关注独居老人,上门进行关爱访问、提供日常生活照料、心理慰藉等贴心服务,并探望老党员,聆听他们的光辉事迹,领悟先辈们的红色革命精神,普及急救知识等。“推拿按摩”社团走进滨州文汇社区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为老人疏松肩部、按摩脊柱、测量血压,并结合老人的既往病史和日常生活习惯给出针对性建议。“青言青语”宣讲社团走进中小学校,开展红色文化宣讲活动,用图片、视频等多种形式,将革命先烈的感人事迹和故事娓娓道来,讲述红色文化,传承红色基因。此外,学生实践团队亦投身于社区卫生清理、绿化带维护等生态环境保护工作。
志愿服务与社会实践是大学生夯实责任担当的重要途径。健康学院多举措开展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活动,积极响应“百万大学生进社区”社会实践号召,教育引导新时代青年学生积极投身志愿服务与社会实践,用青春的汗水浇灌责任之花,用实际行动书写无愧于时代的青春华章,在服务社会、奉献社会的征程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为国家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贡献出硬核青春力量。
未来,滨州职业学院健康学院将不断创新第二课堂形式,拓宽思政教育渠道,推动思政课教学创新,不断探索适应新时代要求的思政教育方式方法,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贡献力量。